社会工作介入区服务的实践与探索
□本报记者梁瑜
社会工作的最终目的是走进社区,为社区居民进行服务,并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社会工作新模式,在社会服务中与社区形成良性互动,以共同致力于解决社会问题、缓解社会矛盾、实现社会和谐和社会进步。可喜的是,以吕梁山护工培训为龙头,经过几年的实践,我市社会服务的专业化获得长足进步,社会工作提档升级也已提上了议事日程。
内外对比找差距
我市开展社会工作实践相对较晚,以社区养老事业为例,目前,全市已有养老机构共114家,共有床位3933张,入住老人2053人。而从业人员409人中,临时雇用人员即达302人,50岁以上从业人员则有301人。社工服务人员队伍老化,薪酬标准低,技术服务水平得不到提高。
在先进地区而言,社会工作则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面貌。据业内人士向记者介绍,广东中山市是社会工作的先进典型,中山人具有“博爱”的传统美德。社区服务起步早,已有近20年的历史。全市24个镇(区)均登记组建社会服务队,279个社区(农村)均建立了社会工作服务站,目前注册约16万人。社会工作开展敬老助残、扶贫济困、环保宣传、文化下乡、医疗健康等多种服务,成立了应急、助残、敬老、消防等专业化队伍。目前该市拥有社会工作资格证的有238名,14家社会服务机构的150名社会工作人才直接向各镇区开展专业服务,同时通过尝试建立一批兼职服务人员,作为专业持证人才的补充。
这种新型模式的探索,能够发挥社会工作者与社区的天然互补优势,促进专业技能和劳动者人力资源的结合,实现社会服务的点的突破,实现社会需求特殊性和普遍性的结合,对有效地缓解社会问题,促进和谐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。这一新模式的长期目标是建立“党委统一领导、政府主导推动,民间组织运作、公众广泛参与”的联动机制,“社区服务引领社会工作,社会工作促进社区服务”,从而更好地实现社会的和谐。
后来居上勇争先
为推进我市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,近两年来市人社部门推出妙招,首倡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全市人才建设规划,形成党政主导、组织部门牵头抓总、民政部门具体负责,有关部门和群团组织密切配合、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。积极成立专门管理机构。推动在各县(市、区)民政局单独设立社会工作科。承担社会工作的宏观指导、总体规划、综合研究、统筹协调,完善社会工作管理机制。
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吕梁山护工培训的成功。王林娥是接受培训护工队伍中的一员,现在她已俨然成为村里人眼中的致富能手了。接受记者采访时,王林娥说,“就职以前,我在一家餐馆打工,一个月只能赚800块钱,加上老公打零工的收入,全家一个月也只能收入2000多元。如今接受培训做了专职保姆,仅仅两个月时间我一个人就攒下了6000多块钱。”
两年来,在全市社会工作人才发展方略的指引下,我市科学制定近期和中长期培养规划,大力实施社会工作者职业素质提升工程。以吕梁山护工培训为契机,通过举办各类主题培训班、社工论坛、聘请专家开讲座等形式,重点培训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知识、操作技能、社会工作方式方法,社会工作职业化有了良好开端。
但就目前而言,全市社会工作与社区之间的合作数量还不多,合作程度也不深,主要是由于几个方面造成:一是社会工作归口管理,社区工作归基层地方,合作的机制畅通,平台尚未搭建;二是社会工作与社区服务的职能交叉重叠太多,与社区服务的边界不清,层次不明。大家的服务项目、服务对象都很相近,而资源的分配不均则造成双方的误解与矛盾;三是宣传有待加强,目前社会上对社会工作的认识还有待提高。
因此下一步,要由政府主导搭台,社区及社会工作者共同唱戏。由地方街道办事处、团委等单位牵头,由街道办事处具体承办,由此来搭建社会服务的特色架构。将社会工作者与社区工作者进行共同培训,特别是将具有社会服务经验、对本社区情况熟悉的专业人员引导去考取社会工作资格,成为扩大社会工作专职人员的首要选择。
社会工作者与社区工作者相互任职。在沟通加强、互信增进的基础上,试行骨干工作者的相互任职。如社区工作骨干可担任社会工作组织的技术顾问、培训师之类的职务,并可以个人身份竞岗社会工作组织的内部具体职务;社会工作者亦可担任社区的管理岗位。骨干任职将为后续的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。
相关阅读:
- 做合格党员民警要讲政治有信念2016-10-09
- 党员干部应着力培育“五气”2016-10-09
- 争做忠诚合格的共产党员2016-10-09
- 引深“两学一做”永葆党员本色2016-10-09
- 郭强:强化旅游主导功能 加快转型创新发展2016-09-08